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看长三角
2025年07月22日

嘉兴从技术到产业链全面布局具身智能产业

近日,记者在浙江锐鹰传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看到,机械手精准抓取编码器并放入白色托盘,再经机器自动点胶后,由技术员进行烧录。

编码器是人形机器人关节的重要部件之一,它可以检测机器人关节的运动速度和角度,确保机器人每个动作精准无误。眼下,人形机器人正在快速“跑入”现实场景。

嘉兴在制造领域根基扎实,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在关联企业转型、算力规模上具备有利条件,并在高成长性细分赛道具备战略突破潜力。

 

核心零部件企业多点开花

光电编码器、电感编码器、磁电编码器……在锐鹰传感的展示室里,不同类别的编码器一一排列。

公司产品经理范正伟拿起一个编码器向记者展示,这是前年研发成功并进行量产的一体式双中空编码器,由一个定子和两片转子组成。薄是这款编码器的特点之一,它整体厚度在9毫米内,大大节省了机器人关节空间。另外,中间中空的设计,可以穿入电源线和信号线。

“机器人系统发送指令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通过编码器感知电机的速度和角度。”范正伟拆解着机器人的关节解释道,一个关节由电机、控制器和编码器组成,编码器是眼睛、控制器是大脑、电机是执行者。

早在2020年,锐鹰传感就开始与机器人客户合作,研发单侧编码器。2022年初,企业布局研发适合人形机器人的编码器,一年后推出双编码器,并实现量产。目前,全国前20的机器人厂商都是锐鹰传感的客户,有900多万台传感器应用于各个行业。

在锐鹰传感的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流畅的动作,演绎着智能制造的生动图景。范正伟指着这条自动化生产线说:“8小时就能生产2000台电感编码器。”这款一体式双中空编码器,明年的出货量有望突破10万台。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热度飙升,锐鹰传感加快了产品的研发步伐,目前研发人员占比达到了30%,每年研发费用超15%。更难得的是,企业实现了光电技术、电感技术、磁电技术的产品量产,这在国内少有企业能及,现有编码器产品精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嘉兴,除了锐鹰传感,涉及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企业超10家,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

桐乡的双环传动与机器人企业合作,研发与人形机器人配套的行星减速器;南湖区的荣泰科技,进军人形机器人配套滚珠丝杠、行星滚柱丝杠零部件领域;平湖的贝托传动生产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重点零部件,英之杰为下游企业尼得科传动提供伺服减速器配件……

 

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

前不久,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丹团队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嘉兴睿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长盛轴承从传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向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也为嘉善县打造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注入新动能。

长盛轴承研发的滑动轴承,是人形机器人旋转关节的重要零部件。睿擎智能将扩大产品生产范围,重点开发高集成度、低能耗的变刚度关节模组,推动国产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

“公司将解决机器人行业在轻量化、高性能方面的技术难题,重点提升核心零部件的能量效率、力感知能力和整体性能,增强人形机器人的灵活性、安全性和能效。”长盛轴承董事长孙志华表示。

睿擎智能成立后,将依托长盛轴承在材料开发、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张丹院士团队的前沿技术,打造“研发—量产—应用”全链条体系。公司还计划通过开放协作模式,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体系,推动国产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应用。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是一条全新赛道。

不久前,嘉兴出台《嘉兴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产业+高校+科研平台+地方政府”的产学研政协同联动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规模达到100亿元。

从“具身”到“智能”,搭载人工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密度,进入更多领域,开辟更多赛道。

嘉兴市经信局将持续深化对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未来产业的研究,加快项目落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搭建共享技术平台,开展下游产业对接。

 

摘自《嘉兴日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