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运火车票发售 便民提示利出行
□ 记者 陈俊杰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根据目前铁路客票预售规则(预售15天内火车票,含当天),2025年1月14日的春运首日火车票已于昨日发售。2025年春运自1月14日开始至2月22日结束,共40天。上海松江站的具体安排又如何?记者梳理了各类信息以方便市民出行。
铁路部门推出便民“大礼包”
2025年春节假期从1月28日(除夕)至2月4日(正月初七),共8天。按照客票预售规则类推,2025年1月13日可售1月27日(腊月二十八)火车票,1月14日可售1月28日(除夕)火车票;假期返程火车票则从1月21日开售(2月4日,正月初七),旅客可以根据个人行程安排,提前做好购票准备。
对于在12306官网及手机App网购火车票的旅客,上铁集团提醒,旅客需注意起售时间,不同火车站车票网上起售时间并不相同,旅客需根据自己购票的车站查询购票具体时间,提前做好准备。第一时间未买到车票的旅客可以通过12306网站、手机客户端中的“候补购票”服务功能进行候补购票。
目前,铁路部门在到站补票和列车补票业务环节全面实施补票电子化。此外,铁路部门完善了12306消息通知机制,可以及时向已购票旅客推送列车停运和变更信息;学生优惠票已取消寒暑假购买限制,可在一学年内的任意时间购买4次优惠票。延展性服务和车票优惠方面,持续优化铁路12306系统功能,保障学生、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购票需求,用好同车接续、在线选座等功能;新开设“购票信息预填优化试点”专区等,积极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此外,铁路部门扩大非高峰方向列车票价打折优惠范围和幅度,对因铁路责任和不可抗力造成旅客退票,联程车票可一并办理退票,且免收退票费。
铁路12306(含网站、手机客户端)还进一步优化了购票信息预填服务。铁路12306用户可通过新开设的“购票信息预填优化试点”专区,预填乘车日期为春运期间任意一天的购票订单,每个订单可选择“1个乘车日期+最多60个车次”的组合,每名用户最多可同时保有6个待提交的购票订单,每个订单的乘车人最多不超过9人。开车前第16天,铁路12306将发送通知,提示用户调整意向车次的优先级、确认订票信息,并选择是否预支付票款,预支付金额按照订单中最高执行票价缴纳。开车前第15天车票起售时,铁路12306将按照用户设置的优先级,依次为已预支付的用户自动提交购票订单,与采用其他方式的购票请求按照订单提交时间先后顺序一同进入购票队列。购票成功后,预支付金额高于实际票款的将自动退还差价,购票不成功则全额退款,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如未进行预支付,用户可按现有流程,在车票起售时手动提交订单并完成支付。
“购票信息预填优化试点”专区服务上线后,用户预填购票信息的时间范围更广,系统自动提交购票订单使得用户无需时刻关注车票起售时间,有效提升购票体验,同时有利于铁路部门收集旅客出行需求,为增加运力投放提供参考。
上海松江站出行提示
上海松江站开通运营初期(开通运营首日至2025年1月4日),每天办理旅客乘降业务列车23列,其中上海松江至南京南站1列、黄山北站3列、义乌站1列、温州北站1列、合肥南站1列、横店站1列、芜湖站1列、杭州西站2列、上海虹桥站12列。上海松江至上海虹桥、苏州南、湖州、杭州西、温州北站分别最快17分钟、15分钟、46分钟、60分钟、178分钟可达,至南京南、合肥南、宣城、黄山北、芜湖站分别最快108分钟、164分钟、155分钟、159分钟、116分钟可达;上海松江站首开至横店动车组列车,最快144分钟可达。
2025年一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后(2025年1月5日零时起),上海松江站每日办理旅客乘降业务高铁列车113列、普速列车77列,列车开行辐射范围覆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等20多个省级行政区,旅客乘坐列车可到达南京、杭州、苏州、湖州、温州、宣城、黄山、芜湖、福州、武汉、南昌等多个城市。此外,铁路部门发挥新开通沪苏湖高铁通道能力及上海南站区位优势,上海松江站至上海虹桥站间开行旅客列车达43列,上海松江站至上海南站间开行旅客列车达20列,方便城市通勤旅客出行需要,全程最快14分钟可达。
上海松江站分为南区和北区两个部分,其中北区是新建站房,南区是原松江南站的老站房。如今,上海松江站采用了高普混合模式运营:1至2号检票口位于南区老站房,用于沪杭客专,也就是沪杭高铁;3至15号检票口位于北区,其中3至9号检票口用于沪苏湖高铁;10至15号检票口用于沪昆普速列车。“新站房的检票口是从3号开始,老站房的检票口是1、2号,旅客可以看票面信息,如果检票口是1、2号,就要去南区的老站房,如果检票口是3到15号,就要去新建站房。”铁路上海站松江客运车间副主任王健介绍。万一跑错了怎么办?“北区站房和南区站房通过一条南北换乘的连廊连通,走错的旅客可以按照进出站以及候车室指示标识找到对应站房。”王健表示。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