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6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4年06月26日

邂逅剪报大王

童孟侯

 

去听一个关于收藏的讲座,边上坐着一位白发老翁,他在我们俩共用的小圆桌上放着一个大背包和两本厚厚的A4纸大小的本子。一本上写“外滩”,另一本写“南京路”。我问他可以翻翻吗。他点点头。我打开“外滩”,立刻看到《新民晚报》的一篇报道及照片,那是肯德基在外滩的东风饭店开出第一家门店时人头攒动的场面。我说那是1989年的事,有三十多年了。他用手轻轻戳了一下我的腰说侬讲得对啊。我问他贵姓。他说他是胡老师。说着点开手机屏幕上的三个字:胡国璋。我惊呼您原来就是上海赫赫有名的剪报大王啊!

坐在他另一边的那位先生立刻问:您的剪贴本让给我好吗?胡国璋沉吟片刻说:好吧好吧。那先生拿出两张100元把两本剪贴本抱走了,40年的心血就这样被取走了。

胡国璋是外国语学院毕业的,俄语专业,后来当了中学俄语老师。他一直对上海的外交有浓厚兴趣,悉心收藏这方面资料。他有一张1960年的剪报,那上面竟然登载上海各领馆和驻沪机构的电话号码,甚至还有总领事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弥足珍贵。后来,他就开始了他的剪报生涯,不喝酒、不抽烟、不搓麻将、不唱卡拉OK,不跳交谊舞,剪报成了他唯一的爱好,每天读报剪报时间长达三四个小时,分门别类,剪下夹妥贴好,装满了几十大箱。别人觉得枯燥,他却甘之若饴。

他的剪报专辑第一本是他的母校《上海外国语大学》,还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越剧院》《上海犹太纪念馆》《上海文化广场》《宋庆龄纪念馆》《邬达克纪念馆》《上海仁济医院》《邹韬奋纪念馆》……本子非常厚,涉猎面非常广。有大类还有分支,比如滑稽戏是个大专辑,滑稽戏里的一个剧《石库门的笑声》是专辑里的专辑,这个小专辑不小,他收集到50篇相关报道。

胡国璋突然问我,那人100元一本买去,你说值不值?我心想怎么不值?不说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光算经济账也值,每年订阅十多份报刊,《新民晚报》一年360元、《劳动报》242元、《老年报》78元、《青年报》514元、《解放日报》432元、《文汇报》360元……光这6份报纸加起来就近2000元,下了血本的。

2021年,胡国璋把《石库门的笑声》剪贴本送给了滑稽演员毛猛达和沈荣海,人家还没有表达谢意,他就说感谢你们坚持站在台上唱独角戏。

2022年,他向上海京剧院捐赠了他的剪报档案,时间跨度为70年,院长说一定要让年轻演员了解上海京剧院的历史。

2024年,他向邬达克纪念馆捐赠剪报集一本,内中有170篇各家报刊的相关邬达克的报道……

他一改以往收集收藏收拢的习惯,开始往外送,对口赠。我说您年纪大了放着也没什么用(他87岁了)。他用手悄悄戳了一下我的腰说侬讲得太对了。

我有个好朋友惠静也喜欢剪报,内容多为文学艺术。在她的那个群里,大家都叫她“档案科科长”。我因为要为《上海采风》杂志写“童言”专栏文章,时不时缺少素材,时不时信息得不到核实,我就到她那里去“啃”。我一直以为纸媒比网络上推送的段子要可靠得多,因为要正式付印起码要过三审!

开始订报读报剪报的时候,往往是个人爱好,时间久了,有了积淀,它会突然爆发,显示出无可替代的功德,尤其是像胡国璋老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