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5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文艺副刊
2024年05月24日

自然之大美可遇可求

黄阿忠

 

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进黄山,那时没有缆车,靠双脚丈量,一步一攀,犹如江阴旅行家徐霞客。黄山的文殊院、迎客松、天都莲花、猴子观海、梦笔生花、北海始信峰、西海排云亭等等,景过心留,物语情存。时过境迁,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清风犹在,而此景此物遇,视觉之不可复得,然终也可遇可求。

再看黄山的松、石、云雾等风光,其山貌为五岳之首,尤以云雾为风景之精髓。当云在嶙峋山峰间游荡,雾在山、松、石中缭绕,构成了无与伦比的天下大美。云在升腾间、山峰在云雾中忽隐忽现,景色随着如烟般的游动之气变幻莫测,其不见清晰物象的虚蒙,由此想到中国画的“留白”,空白扩大了思维的空间,增强了想象的神韵。而出现云雾缭绕这种景象是要有条件的,云雾前天晚上必须要有雨,小雨即可,第二天早晨就会出现雾遮阳光之峰峦出没、云生烟霞之如梦如幻;若是大雨必有大雾,上山便是烟云笼罩、浓雾弥漫,景物十米之内仅有印痕影迹,如是石阶道上行,境在梦乡游。

黄山松、石、云雾的美景可遇可求,天都、莲花之梦可追可寻,朱家角镇边木材储运地的大雾之道也可启可悟。自然中会有因为时间、地点及各种因素的组合,而生成一种不能重新再来一次的景象;而自然中也有许多景色,陪伴着生命,唤起对美的认识、诠释、提升和积累。

天有云雾雪飘、垂云万卷、微雨蒙蒙、万丈旭光、满天晚霞,地有百花争艳、芦草飞扬、流水洄湍、芙蕖含风、松涛澎湃。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充满了美意,万物从繁复、繁杂、琐碎,到构筑、归整、组合,把自然景物演绎到审美意义;自然界不管是天上的云、雾、雪,地上的树、路、桥,都在一定的状态中变为空间、黑白、构成、节奏,并赋予了一种难以形容的美。

因为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智取华山》,知道了自古一条路的“天外三峰”的西岳华山。华山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以奇险著称,诸如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苍龙岭等,都是悬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苍龙岭有“韩退之投书处”石刻,唐朝文学家韩愈在这里留下的遗迹,说明这里的险境;亦有诗云“背无一仞宽,旁有万丈垂”,更可见其险峻了。我们爬山特选在五更天,因为此时天尚未亮,一切都在黑乎乎中不见,这样可以免去两边万仞悬空之恐惧,而等天亮时已经攀登到顶。没想到将近苍龙岭时,曙光乍起,东方忽亮,群山青黛若犬牙而立,山峰间透射东方日出之金光,朝阳大美之景涌入眼帘。此等景色正应天时地利,而登山人又恰在其中,是可谓可遇亦可求也。

记得那年仲夏在黄山看日出,三更半夜从北海散花精舍出发,披棉大衣走三四里崎岖山路,伏地等候。坐看红日从“猴子观海”后的山间慢慢升起,是时曦天呈鱼肚白,慢慢泛青紫,渐渐由紫变黄,山色也因光变而由混沌成清新。太阳磅礴而出,日出之大气势,其势带动其情,心也跟着激情四射。碰到几个身背长枪短筒的摄影家,他们的激动难以言表,说是为了这样的日出,在黄山待了一个月等候。有句话叫作“择时不如撞时”,有美景在,择时也好、撞时也罢,都可以说是可遇可求可见。

喜欢大自然,喜欢自然中不可言表的情、意、韵、境等,以及由这些元素构成的美意。自然界储存艺术的、文学的、诗性的、直观的、视觉的、精神的养料,是遇也、是求也,吾等必须要从中去寻找、汲取。

自然景观、自然现象给我们美的滋养、精神启迪。若要山高,云雾锁山腰,山常在,而云雾缭绕是可遇可求;若要水俏,涓涓细流过,水长流,而石涧叮咚亦可遇可求。太阳或在山峰涌动,朝飞霞满天;或在沙漠跳跃,长河落日圆。又或大雪,山与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景成痕成点成芥粒,而亭中人铺毡温酒对饮。此皆为天下之大美,可遇亦可求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