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5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4年05月24日

上外云间第三届国际文化节为学生搭建了解世界的舞台

在校园里“认识世界”

本报讯(记者 王梅)何以中国?去看,去走,去时间里找。近日,上外云间中学、上外云间小学以及部分上外云间小学东校的学生,登上上外云间第三届国际文化节闭幕式展演舞台,诠释了他们对“融合”的理解。

一部《中华文明国际形象网宣片》外语配音秀拉开了展演的序幕。舞台上,多语种沟通展现出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也折射出学生们立足中国、认识世界的学习热情。由上外云间中学初中部师生创编的原创英语剧《边境之桥》,以位于现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座伊朗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中国桥梁工程师小龙及其团队为伊朗人民修复老桥的故事。“故事中五位主角来自五个不同的国家,因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在桥梁修复工程推进过程中发生了不少冲突,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完成了桥梁修复。这就说明冲突并不可怕,甚至是增进理解、走向共生融合的必然路径。”七(5)班学生张媛溪在剧中虽然只是饰演一个小配角,但她对剧情的整体情况和主题思想认识深刻。

与《边境之桥》的热闹不同,默剧《小偷在哪儿》全程静悄悄。台上,高一(5)班学生杨何鸿扮演的卓别林虽无一句台词,但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无一不是情感的传递。“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杨何鸿引用泰戈尔的话,概述了他对《小偷在哪儿》的理解。上外云间戏剧社总辅导员周海龙介绍,戏剧社以艺术“戏剧一条龙”为依托,以当下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创编剧本,大胆尝试挑战不同戏剧表现形式,《小偷在哪儿》是学生首次挑战以默剧形式表现社会人文关怀。

长达2个多小时的精彩表演,除了多语种多曲目联唱、青春活力迸发的舞蹈、冲突与融合碰撞的原创舞台剧外,同学们还将《孔子周游列国》《何为智者》《何为孝》等学校原创“英语讲论语系列”的阶段性成果搬上了舞台。家长刘女士评价:“在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与走向世界的联结中,引导孩子理解融合。帮助孩子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明确自身的责任,进而激励他们刻苦学习,特别好。”

上外云间中学副校长金晓燕介绍,作为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项目校,学校自2023年起,便确定了以《基于课程统整的<论语>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作为重点研究学科、跨学段角度课题之一,并依托课题探索校本特色课程实施路径。一年多来,学校从跨学科、跨学段角度入手,借助上海外国语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采取意蕴融合的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方式,开设“英语讲论语”课程,推进学生学习品质和高阶思维培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