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3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人文松江
2024年03月14日

周野芒:松江话是上海方言之根,应该好好传承

□ 记者 贾丽

 

他是电视剧《水浒传》里有血有肉的悲情英雄林冲,他是《大染坊》里冲动自大飞扬跋扈的林祥荣,他是电影《爱情神话》里“老克勒”腔调十足、至死都要维持体面的老乌……从艺四十多年来,国家一级演员周野芒在话剧、影视、配音领域塑造了诸多经典角色,也因此被誉为“演艺界的全能多面手”。

3月9日、10日,因主演话剧《死亡陷阱》,周野芒来到了松江。3个小时高强度表演、高密度台词输出之后,周野芒依然还能保持饱满的激情和观众互动,并在结尾“彩蛋”环节大赞松江,“先有松江府,再有上海滩”,再次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记者在剧院后台对周野芒进行了专访。

 

地道松江话“老好听了”

“你是松江人吗?”刚落座,周野芒就向记者友好发问。看到记者摇头否认,坐在一旁的中年工作人员立刻自告奋勇地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松江人,外婆家就住在方塔边上。

听她这么一说,周野芒眼前一亮,饶有兴趣地追问:“那你能用松江话讲一句‘今天晚上有一场演出’吗?”“今朝夜里厢有一场演出。”工作人员回答。话音刚落,周野芒一拍大腿说:“地道,就是这个味,这才是松江话。刚才有个年轻小姑娘也说自己是松江人,我让她用松江话讲这句话时,她一张嘴分明就是上海话嘛!现在会说纯正松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因为觉得松江话“老好听了”,周野芒还闹过一次笑话。多年前的一天,他在上海街头闲逛时,偶然听到身边有两个大妈在用松江话聊天,他立刻跑去搭话,还兴奋地建议人家用录音机把说的每一句话都录下来,因为这些将来都有可能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弄得两位大妈以为我这个人脑子有毛病。”周野芒笑言。

“松江是上海之根,所以我认为松江话也应该成为海派文化的研究课题。”周野芒很中肯地提出建议,“当务之急就是建档立库,先找地道的老松江人把松江方言录下来。再不做这件事,松江话有一天真有可能消失。”

 

小时候经常跟父母“送戏下乡”来松江

周野芒1956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周于和是演员和编剧,母亲王频是著名话剧演员。童年时代,父母经常会随单位“送戏下乡”,到上海各个郊区演出,所以周野芒也经常跟着父母到处巡演。父母在台上演,他就到处逛,松江是他记忆非常深刻的地方。

“那个年代交通不方便,我们来一趟松江得坐车几个小时,所以一来就住两礼拜,一轮演出完才能回。”周野芒回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醉白池和方塔园,这两个园子不仅风景美,可玩的地方也多。”

后来青年时期学校组织学农,周野芒又来松江体验生活。“那时我住在松江一中,白天忙着出黑板报,晚上饿了就去旁边小铺子里吃碗馄饨。”聊起松江的美味,周野芒笑了,“我还特别怀念农民家里做的狮子头,那滋味我现在想起来还馋。”

2006年,电视剧《红顶商人胡雪岩》中也有不少戏是在方塔园里拍的,时年50岁的周野芒再次来到了松江,“那部戏里有很多骑马的镜头,都是在方塔园草坪上拍的”。

最近一次来松江是两年前拍《人生之路》时,周野芒住在大学城附近,“那次我还去了广富林文化遗址。这几年松江变化太大了,城市建设越来越时尚,但走在这片土地上,仍然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和上海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

 

只要演得动就会一直演

《死亡陷阱》在松江的两场演出是本轮演出的最后两场,与其说他演得很卖力,不如说他演得很过瘾。“这种3个小时的长戏,我中场休息的时候必定得换一次衣服。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周野芒说,在他看来,最难的还不是体力问题,而是如何用演技调动观众情绪。演话剧和演荧幕剧是两个体系,尤其是在云间剧院这样的大剧场,怎样才能把观众的气聚起来,这就需要演员在专注表演的同时,还要随时关注观众的反应,及时调动现场气氛,“反过来,观众有笑声有掌声,演员也会更受鼓舞,表演更加有张力”。

演出刚结束,连讲3个小时话的周野芒顾不上喝一口水就直奔剧院后台入口处,因为那里聚集着不少粉丝,他们在寒风中等着他签名、与他合影。很多粉丝都是追星十多年的老朋友了。他一边飞快地签着名,一边轻松地和粉丝们聊天,问他们看得怎么样,住得远不远。

从单位退休已经很多年了,但身为一名优秀演员,68岁的周野芒还从未考虑过真正的退休。“下个月有部电视剧要开拍了,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也希望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周野芒说,“只要演得动我就会一直演,用心演。”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