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澡变迁史
徐 新
上世纪70年代,在我记忆中洗澡一般都是在家里的木盆中进行。晚上,大人们在土灶上烧了热水,倒入木盆中,加入适量的冷水,水温适宜后,孩子坐在盆中。大人们用毛巾淋湿孩子身体后,用香皂全身擦抹、揉搓,再用清水冲掉皂沫,把身子擦干后就完事了。后来,我学会了游泳,夏天洗澡就交给了天然大浴盆——泯沟。到了傍晚,我脱了衣服跃入水中,直到父母吆喝着吃晚饭了,才恋恋不舍地爬上岸。春夏秋季怎么洗澡都可以,但是冬季洗澡没有暖气真是令人害怕。所以,那时候父母让我洗澡,我常常找理由推三阻四,要么今天没出汗、要么作业还没做完、要么吃完晚饭再洗,待父母不注意就溜到床上睡觉去了。偶尔在星期天我玩得满头大汗跑回家,被大人抓个正着,没办法只好去洗澡。我脱掉暖和的棉衣棉裤,光着腚抖抖索索,好不容易洗完,钻到被窝里好一会儿才敢起来吃晚饭,所以一个冬天洗不了几次澡。
因为难得洗澡,耳朵后面都出现了黑黑的污垢,身上更不要说了。但是春节前一定要洗澡的,大人们洗去一年的劳累、一身的尘埃和一切的烦恼,而孩子们是为了干干净净穿新衣。我洗完澡,身上皮肤都被大人搓得红红的,木盆底部沉淀着一层泥垢,渐渐长大后也就模仿着自己洗澡,但是冬天还是不愿意洗。那时候,小镇上的化肥厂里有一个大澡堂子,为工人们洗澡用的,但是周边的村民去洗澡,得花钱买票,父母舍不得花那个钱,我也就从没去过。
80年代中期,我考取了中专,学校里有一个大浴室,第一次去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我和同学端着脸盆,里面放着干净的衣服、香皂、洗发膏,走进浴室的外间,只见十多只脸盆整齐地排列着。我脱掉了上衣长裤,但是脱内裤时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同学看我慢腾腾地便催促着我快点。我正犹豫间,同学走过来一把扯下我的内裤,说道:“马上人多了,水龙头不够用,要排队的,到这就是要坦诚相见,怕啥啊。”我低着头拿起洗澡用品紧跟着进去了。浴室里间充盈着氤氲的雾气,温热的空气中弥漫着皂沫的香味。第一次洗淋浴,我也学着洗头发,然后擦香皂揉搓皮肤,再冲洗干净,热水从上面的花洒中持续喷洒下来,全身上下热乎乎的,最后又在同学的催促声中才离开了浴室,那一次洗得真是舒坦。
到了90年代末,我自己买了房,在家庭洗浴间安了浴缸、装了浴霸,冬天洗澡不再躲着,也不会哆嗦了。放一缸水在里面泡着,想着儿时的木盆浴也是颇感满足。
进入新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洗浴间的设备不断提升,从单一取暖的电热水器、浴霸、淋浴房,到多功能的复合取暖设施,都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而外面原本简陋的澡堂也在悄悄地变革着,门面修葺一新的各种浴室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我耐不住好奇,逛了一次外面的浴室,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另类感觉。浴室已不仅仅是去垢除污洁身净体的场所,更是人们工作劳累之余体会轻松自由的好地方了。
走进洗浴中心大门,服务生热情相迎,将你领到一旁的沙发上,让你换上拖鞋,拿好柜子钥匙。走进洗澡间,沐浴露、洗发液、牙刷、牙膏、刮胡刀乃至润肤露一应俱全。洗澡有盆浴(大池小池任选),有淋浴,也可以蒸桑拿,还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浴室提供擦背服务。
走出浴池间,擦干身子,穿上睡衣,你又能进入宽敞清静的休息大厅,躺在舒适的沙发上可以拔罐、刮痧、修脚、按摩,也可以喝茶、聊天、看电视,还可以放松身体美美地睡一觉。我蓦然发现,洗澡已经由当年的生存需求演变成了如今的生活享受。
回首40年多来洗澡的变迁,恍若梦境一般。洗澡,它不仅见证了一个家庭的生活变迁,也见证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更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历程。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