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3年09月21日

宁静,先要有心

马尚龙

 

在很多地方,比如一些人的客厅里,在优雅的茶楼,都看得到“宁静”。“非惔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不见得都知道典出《文子·上仁》,但是“宁静以致远”无人不晓,当作自己的生活坐标,发在微信里励志,也是不少。

只是很少人想过,自己究竟是怎么“宁静”的,不是说你宁静不下来,而是说,“宁静”之“宁”,无以致远。

宁是寧的简体字,其实宁和寧本不是一家人,本不是同一字。宁读作“zhu”,有门板的意思,寧从来就读“ning”,最早写作“寍”,有屋(宝盖头),有人,有锅碗瓢盆(可以引申为收入),后来由“寧”取代了“寍”,也只是人丁兴旺的意思更加明了。这是安宁的先决条件。汉语老祖宗真是厉害,一个“寧”字,算准了几千年后小康生活的内核。安宁是状态,状态来自俗常的生活。居有定所,收入稳定,身体健康——“寧”的基本条件满足,其他皆是锦上添花之事。如果还不满足,可以努力,如果努力了还不满足,那便是贪了。

什么时候“寧”的心和皿没有了?那是1956年第一次简化字方案的决定,理由是工人农民不会写,于是就用浑身不搭界的“宁”取代了“寧”。曾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吐槽简体字:繁体字哪里烦你了?它是有故事的,抽掉了零件,故事反而讲不全了。

在“寧”字中抽掉了心和皿,只是改变了字形和字的本义,并不妨碍安宁本身。倒是在生活中,“寧”很多时候就是无心之宁。墙上挂着宁静致远的条幅,自己做着焦躁的事情。再一看条幅中是宁不是“寧”,就明白了这个“宁”静的主儿从来不曾明白寧的意思。当然,如果既没有心,也少了皿,宁就是家徒四壁了。

如果说,宁的来历很分明,那么“静”就是不可理喻了。抑或静是“争”来的?争斗争吵争夺,怎么会有宁静?我也是查找一番,终于有了答案。在《增韵》的释义中:争,理也,辨也——为了达到宁静,需要梳理;树欲静而风不止,需要去挡风,这就是争的所在。在最早的“静”字中,是一个人在保护着一个矿或一口井的字形,看上去像是双手呵护宝贝在胸前,这个呵护者,就是后来的“争”。这就想明白了,静是需要创造的,更加需要保护的。

到剧院观剧观影,会看到剧院旁侧门上方有一行绿颜色的字——保持安静,这是最委婉的提示;有些地方,比如医院的病房区门外,则是一个红色的“静”,甚至还会圈一个红圈,这是明确的要求。宁在于心,静在于形。“静”本身是自我修养自我梳理,当修养不够梳理不力时,需要环境外力来保护静,但是环境外力何尝不需要自我修养梳理?

广场花园,要么是人声,要么是喇叭,要么是LED……总是烦心,嘈杂,刺耳,炫目。有一日,路过一处巨幅LED屏,轮播着广告、励志话语,还有文明修养。声色俱全中。忽弹出一句禅悟:宁静而致远。我瞬间不悦却瞬间悟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它宁它的静,我致我的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