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王少白带领下,卓昕医疗扎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研发出一个个填补国内空白的医疗设备——
实现数智化医疗设备“国产替代”
□记者 李于伯
一个普通的下午,一群不普通的年轻人围坐在会议桌前,探讨机器人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这是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昕医疗”)的“下午茶”时间,这场头脑风暴的发起人是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王少白。
在卓昕医疗,这样的探讨可谓家常便饭。2017年公司创立以来,一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将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转化为研发成果,一个个填补国内空白或者处于领先地位的数字化、智能化医疗设备在这里诞生。
放弃高薪回国创业
生于1985年的王少白是个妥妥的“学霸”。高中时,他以新中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试点班。2006年,王少白被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加州理工等多所名校同时录取,最终选择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硕士。
2012年,博士毕业后,王少白入职哈佛大学医学院担任讲师,同时还成为麻省总医院骨科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薪、优越的社会地位,加上优渥的环境,王少白度过了较为安逸的三年。但创业的种子依然在他心中不断萌芽,他开始在国内做市场调研,并成立了上海逸动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那时候,更多的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还没有下定决心回国。”王少白说。导师的一番话加快了王少白回国的步伐。王少白的导师是美籍华人李国安,师从“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你现在在美国,可以成为高级研究员,在哈佛当研究生导师做学术也没问题,但是十年后,你可能还是这个样子。”在一次交谈中,李国安对王少白说。
一语惊醒梦中人。“医工结合如果只是停留在实验室意义不大,如果能做成产品,无疑更有意义。”2016年,王少白放弃年薪百万元的工作回国创业。
倾尽全力投身研发
2017年,王少白在临港松江科技城创立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新一代医疗检测系统、治疗系统、创新耗材等的数字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布局于多款三维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新一代植入物耗材等。
创业对毫无产业经验的王少白来说是艰难的。医疗器械产品要求高、周期长、投入大,在没有面向市场之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以卓昕医疗的首款产品膝关节运动功能参数检测仪为例,从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投入市场,王少白和他的团队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这三年几乎没有下班的概念,为了省下回家路上的一个小时,经常在办公室里过夜。”如今,在王少白办公室的飘窗上仍然放着一个睡袋。
在最艰难的时候,王少白不得不跟员工商量缓发工资,向园区申请缓交房租。好在王少白的创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关键时刻家人将原本打算买房的钱全给了王少白,鼓励他继续研发。
与此同时,卓昕医疗所在的临港松江科技城旗下的临松资本也向王少白团队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投资了500万元,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帮我们渡过了难关。而且这不仅是资金的投资,更是对我们团队所做事业的认可。”王少白说,紧接着骨科上市公司凯利泰、复星医药旗下通德资本也投资了数千万元,研发资金短缺问题得到了缓解。
攻坚克难成绩斐然
2019年,膝关节运动功能参数检测仪获批上市,填补了国内临床关节量化运动功能评估的空白,革新了现有的关节检查方式,打造关节运动客观动态检查新标准。
王少白告诉记者,传统的膝关节诊断有两类,第一类不依靠仪器,通过病史追问、手法检查等,这类检查方法大多较为主观,受医生经验及患者主观感受的影响较大,并且难以量化和记录,在疾病诊断及长期随访评估方面难以提供数据化的依据。第二类依靠大型检测器械,主要为X-ray、CT、MRI,然而这些辅助诊断方式均为静态,且无法真实反映患者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改变、关节三维活动度以及真实的运动功能。
不同于传统膝关节诊断,膝关节运动功能参数检测仪采用红外光立体追踪技术采集图像,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实现了关节全方位三维六自由度动态检测,在正常运动过程及负重环境中获得关节空间运动数据,进而实现关节运动学特征的动态数字化评估。“原理有点像给关节做‘心电图’,实时得到客观量化的关节运动图像,进行动态量化评估关节功能,既可以辅助诊断,也能帮助术后康复。”王少白说,“我们还在领域内建立了‘步态图’的专家共识,将这一创新成果推广至全球。”
目前,膝关节运动功能参数检测仪获得了中国、欧盟和美国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已经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等百余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投入使用,并建立示范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卓昕医疗通过研发手术机器人实现了运动医学手术的标准化实施。“我们用了三年时间,将《膝关节重建外科学》一书中提到的15种手术都装到机器人里,由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来完成标准化的手术方案,并获得了国家首批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及国家首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潜力单位。”王少白说,数智化进程涵盖检查、治疗到康复的诊疗闭环。
博众所长广揽人才
“80后”青年人才吕文尔,本科、硕士研究生均毕业于清华大学,201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科学家,曾获北美十大华裔青年称号。回国后,作为联合创始人加盟王少白的团队。“医疗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其技术发展和应用相对保守和缓慢,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医疗开始不断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探索,这个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所以我回来并加入了卓昕医疗。”吕文尔说。
曾就读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90后”侯尧,201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便加入卓昕医疗。侯尧表示,王少白的科研精神和学术精神深深打动着他,他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对病人和医生有价值的产品。“我目前负责一款关节韧带重建机器人的研发,研发过程中的每一次技术创新都让我有满满的成就感。”侯尧说,在卓昕医疗,浓浓的创新氛围始终推动着他往前走。
卓昕医疗创业之初,王少白以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骨科为突破口,研发出了膝关节运动功能参数检测仪、关节手术模拟器、关节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随着卓昕医疗各类人才的集聚,公司产品也从骨科延伸至心血管、呼吸、前列腺、外科等领域。以公司正在研发的血管介入机器人为例,这款机器人打破传统手动操作的方式,通过操控台按键实现标准化、数字化操作。“像打游戏一样,通过操作键就能完成血管支架的精准安放。”王少白说。
示范引领创新创业
2020年5月,王少白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85后”的他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此外,王少白还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千帆行动”上海市青年企业家、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等多个荣誉称号。
作为创业者之外的王少白还有另一个身份,自2016年开始担任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除了在公司,王少白把大多数时间投入到学生教育上,培养体—医—工多学科交叉人才,并注重成果转化,指导博士生、研究生开展生物力学研究,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多个国家级课题,搭建了国内首套高速在体双平面正交荧光系统。截至目前,他已经累计培养21名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
培养学生的同时,王少白还把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给学生,指导学生创新创业。2019年10月,上海体育大学师生参赛项目《红色筑梦三项赛》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夺得金奖,既是上海在红旅赛道的全国首金,也实现了体育院校在全国总决赛零金奖的突破。该项目以越野、攀岩、山地车三个项目为主打,将红色、体育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打造红色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
坚守初心未来可期
如今,王少白的团队从刚回国创业时的10人左右增至400余人。卓昕医疗已拥有200余项知识产权,与4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创新医疗省部级以上项目合作,10余款智能化医疗设备已经上市,30余款医疗设备处于研发中。在王少白和团队的努力下,卓昕医疗通过技术引领、产品协同、学科交叉发展,成为领先的国产医疗器械品牌。
王少白表示,卓昕医疗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努力,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公司先后被评为松江区专利工作试点和示范企业、松江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到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多项政策补贴。同时,公司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企业,员工能享受到人才租房补贴、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等人才政策。“创业过程中,松江区科委、经委、市场监管局、人社局等多个部门都给予我们政策上的支持,让我们创新的步伐走得更稳、更快。”
“‘创业’两个字,‘创’代表创新创造,意味着从无到有;‘业’是事业,只有把它当作毕生的事业来做,才有机会把创业做好。”王少白说,当初回国创业的初衷是实现国产替代及弯道超车,研发出更多智能化、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诊疗水平服务大众。“我们的很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研发过程很难,但我们对医疗设备数智化的前景充满信心。”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