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五版:特别策划
2022年10月10日

擦亮生态宜居新名片 打响乡村文旅新品牌

——叶榭镇十年发展成就巡礼

文叶新苑

 

数据看变化

 

十年来,叶榭镇财政总收入增长3.74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2.9亿元。

 

十年来,叶榭镇旧街坊整体改造工程及零星修缮共涉及76775平方米,受益居民780余户。尤其近三年来,共开展7个平移项目和3个上楼项目,累计已签约2170户,200户农户已搬入新居。

 

十年来,对全镇范围内102条农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中修及“四好农村路”建设。

 

上海双高商务广场

 

□记者  张立

 

浦南重镇成就绿色生态实践区,百年风貌绘就乡村振兴主战场。从2012年到2021年,叶榭镇财政总收入增长3.74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2.9亿元;百余条农村道路提档升级,上千户农民实现“上楼”心愿;“四大文化”品牌魅力十足,乡村文旅全面开花。党的十八大以来,叶榭镇全力打造“现代宜业、生态宜居、休闲宜游”三张名片,踔厉奋发,一步步将规划中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现如今,全镇上下笃行不怠,用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绘就“生态、环保、美丽”的发展新画卷。

 

规划为先,产业项目纷纷来

 

驱车从G15高速公路出口往西行,浦南花卉基地便映入眼前。从2003年开始,这处占地1600余亩的基地就成为松江花卉苗木的主要集聚区,有专业花卉养殖商家和经营户近120户。这几年,因为基地所在的井凌桥村的大力支持,花卉现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之一,打开了农民绿色增收“新大门”。“花卉销售高峰期的时候,每天可以卖出几万株花,营业额也很可观。”经营户陈雪桃说。

持续做好农业产业的同时,结合镇域资源布局,叶榭镇构建起“一轴三片”的空间发展布局。“一轴”即叶新—大叶公路城乡联动发展轴;“三片”即集东石(兴达)乡村振兴示范村、“八十八亩田”民宿、亲子乐园等于一体的“东部生态文旅区”,张泽集镇区、工业园区和上海南郊国际农产品资源配置中心等融合发展的“中部产城融合区”,井凌桥花卉基地、家绿彩虹采摘园和沿黄浦江涵养林等交错相融的“田园花海风貌区”。近年来,通过“一轴三片”布局,叶榭镇正努力朝着上海乡村旅游体验地和乡村振兴示范镇的目标迈进。

随着空间发展规划日趋完善,更多产业项目纷至沓来。由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投建的上海南郊国际农产品资源配置中心落地,约300亩的规划面积将使得这里成为全区乃至全市农副产品重要集散中心之一。集亲子旅游、乡村休闲、科普教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版“迪士尼”——东方童梦奇缘亲子乐园已启动建设。同时,上海(松江)长三角花卉科创产业园将启动井凌桥花卉基地区域的提档升级工程,意将其打造成为现代化、枢纽型的花卉综合交易集散中心。目前,叶榭镇已成功引进安谱实验、仁叶印务等优质项目,培育“小巨人”企业(含培育)5家,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92家,上市挂牌企业累计12家。2021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9.75亿元,是2012年的1.62倍。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位于叶榭镇腹地的上海立达学院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和输送人才。十年来,全镇新增就业岗位12549个,帮助395人成功创业,越来越多的人才长在叶榭、留在叶榭。

 

生态宜居,农村环境大变样

 

今年夏天持续高温,井凌桥村的施工现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村庄二期和三期改造提升工程正在进行。完工后,村子里不仅有公园、菜园、果园,还有花海、水乡、稻田与民居浑然交错。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基础上,村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在另一边的徐姚村,农民宅基地集中居住平移工程为334户农户改善了居住环境。据了解,从2019年至今,叶榭镇共实施了7个平移项目和3个“上楼”项目,累计签约2170户,200户农户已搬入新居。预计到“十四五”末,累计将有2500户以上的农户实现集中居住。

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是过去十年间叶榭镇加快建设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更安全的出行环境、更健全的养老体系、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完善的医疗服务……在“宜居”的大背景下,叶榭镇通过积极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机制和政策,试图从各方面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在叶榭镇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养老需要依靠子女。这既加重了子女的生活负担,又不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期发展。近年来,叶榭镇出台相关政策,落实普惠政策,每年按照统一标准对本镇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重阳节慰问金,以及每年春节对90岁以上高龄老人开展节日走访等。2020年,镇里还出台了入住养老机构补贴实施办法,对入住镇内养老机构的叶榭镇户籍老年人给予伙食费和护理费补贴。“让本镇老人晚年收入多一点、养老支出少一点、享受服务好一点。”叶榭镇相关负责人说。

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方面,做好“白加黑”改造,村间道路的平稳、舒适、安全性大大提升。截至2021年,已对全镇102条农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中修及“四好农村路”建设。同时,对包括叶榭老街、张泽老街、济众路等15条路段实施路灯老旧设施维修改造,对张桃公路、同建公路、张米公路、楼何路、竹亭南路等农村公路新增太阳能照明设施90盏,消除路灯“盲点”。

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资源体系,加强生态涵养林建设,实施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农村面貌明显改善、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叶榭镇正在以新思维、新方式擦亮生态宜居新名片。

 

休闲宜游,文旅高质量发展

 

叶榭镇不遗余力打造“休闲宜游”品牌,一笔笔勾画出浦南小镇全域旅游新图景。从每年7月份开始,位于叶榭镇张泽地区的新明木桶羊肉店就迎来了生意的高峰期。今年6月,叶榭镇首家山羊生态养殖基地破土动工,随着羊肉供应紧张这一难题的彻底破解,店老板寿新明对于镇上的羊肉产业发展也越来越有信心。据悉,在政府的扶持下,叶榭镇每年会定期举办“张泽羊肉美食文化旅游节”,包括新明木桶羊肉店在内的多家羊肉店组建成了张泽“羊肉一条街”,每年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羊肉产业之路越走越宽,为叶榭镇乡村旅游增添了更多可能。

过去十年,叶榭镇充分挖掘“八十八亩田”民宿、家绿彩虹农场、济众影视基地、大米文化体验馆等景点的潜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出了更多旅游品牌、精品项目。叶榭镇持续培育“张泽羊肉美食文化旅游节”“叶榭民俗文化节”等节庆品牌,充分挖掘叶榭人文底蕴,展示叶榭良好形象。

此外,叶榭镇不断传承、弘扬以舞草龙、叶榭软糕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以幸福老人村、微孝家宴为代表的“孝善文化”,以传统民俗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和以“红色堰泾”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创新亮点

 

“四大文化”闪烁光芒  乡村旅游更富底蕴

 

□记者  张立

 

今年暑假,叶榭镇首度推出“红色、非遗、孝善、农耕”四大文化为主题的“四叶草·云课堂”,有学、有吃、有玩的形式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家庭踊跃参与,传统的乡村文化经过重塑,在全新的载体下得到广泛传播。浦南小镇以其独有的方式为乡村文化与旅游结合创造了更多可能。

扎根历史文化,打造特色产业。十年间,作为“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叶榭镇在坚守传统文化内核的前提下,积极融合乡村旅游产业,在市场流通中完成文化传承,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文化赋能绘就乡村画卷

2019年,堰泾村还是一个环境破旧的小村庄。借着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的东风,这里的村容村貌有了极大地提升,同时还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风民俗。从1927年到1948年,堰泾村曾走出24名地下共产党员,被当地人称为“共产党员之乡”。在这样的红色文化背景下,村里搜集整理了十几万字的红色资料,建起一条“红色堰泾”党建文化宣传长廊,图文并茂地再现了革命先烈当年的峥嵘岁月。去年,在松江区公布的几条红色旅游线路中,堰泾村名列其中,不少村民都感受到,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

“红色文化”的崛起一并带动了当地的“孝善文化”。让老人在“不离家、不离乡、不离土、不离亲”的情况下,延续原来的生活方式,享受专业温馨的养老服务,这一模式符合乡村实际,受到老年人欢迎。“‘孝善’不仅要看子女付出了什么,更要看老年人是否觉得幸福,是否有获得感。”叶榭镇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多年努力,堰泾村“幸福老人村”已成为松江区弘扬“孝善文化”的范本,两年前更是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吸引了更多家庭前来感受那份幸福底色。

 

“肉、糕、花”组成三张名片

十年磨砺,用历史文化带动产业发展之路使得叶榭这个浦南农业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叶榭镇筹谋规划、苦练内功,依托沿线广袤的乡村风貌进一步深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为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从最初每家羊肉店“单打独斗”,到十多年后升级为“羊肉美食文化旅游节”,羊肉已经成为叶榭镇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在打造“羊文化”的过程中,不同个体户带着各自的经营之道加入,更有山羊生态养殖基地破土动工,提供优质山羊。从养殖到消费,张泽的羊肉产业链愈加完备,张泽羊肉一条街成了本地特色景点。还有身处乡间的“八十八亩田”,几年前曾获颁松江区首张乡村民宿经营许可铭牌。乡间民宿、稻香森林、叶榭软糕……使得“八十八亩田”成为都市人放松游玩的绝佳选择,其出品的“叶榭软糕”更是荣获了2021年上海特色伴手礼“金榜1号”。此外,徽州古韵的茂盛山房已成为当地精品酒店,松江最大的花卉基地——浦南花卉市场转型升级成为多功能田园综合体和花卉产业集聚核心区,“肉、糕、花”组成了小镇如今响当当的三张名片。

与此同时,“农业+”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富有农耕气息的家绿彩虹农场,主要种植应季蔬果供市民采摘,同时以农产品为主题衍生出各类休闲体验活动;中稔农业被引入,进一步做强有机农业品牌;回园旅游让更多游客体验到乡村游的风情……

让“四大文化”闪烁光芒,让乡村旅游更富底蕴。十年间,叶榭镇以生态为引领,以旅游为支撑,以休闲为延伸,以非遗为特色,不忘历史、不断提升,乡村文旅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一张充满文化气息的全域旅游蓝图正在缓缓展开。

 

居住条件大改善  农民“安居梦”成真

 

□记者  张立

 

新颖的“装配式施工”工艺,节能保温;丰富的绿化植被种类,为居民搭建起天然遮阴处;周边软硬件双提升,满足了更多民生需求……走进叶榭镇文叶新苑,崭新的社区,整洁的环境,让更多当地农民的“安居梦”成真。

“不久后就能入住,有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杨女士带着外婆一起来文叶新苑看新房。2018年12月,从文叶新苑打下第一根桩起,杨女士一家便对这里充满了期待:“感谢政策扶持,我们能住上像城里一样的新房子。”几年前,文叶新苑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荒地,现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同杨女士一样,住进新型社区。

为进一步改善镇内更多农民的居住环境,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的基础上,叶榭镇采取平移归并、进镇上楼、有偿退出等多元化模式,集约高效、多点开花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近几年,东石—兴达村一期平移项目150户农户已入住崭新的“稻香居·幸福里”。眼下徐姚村一期、东石—兴达村二期2个平移建房项目也已完成结构封顶,并推进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到今年底,还有4个平移点全面开工建设,更多叶榭百姓将搬入农村新型社区,享受乡间别墅新生活。

叶榭镇创新性开展“全镇实施、跨村平移”模式,各村符合条件的农户都有机会报名参与,同时建立跨村土地补偿机制,合理解决跨村平移后权益平衡问题。考虑到宅基地数量大、历史遗留问题多等情况,叶榭镇重点针对“一宅两户兄弟成家”等情况,打通平移及“上楼”的政策通道。

以前居住的农村,房屋前的自留地里种满了农作物,污水废水被随意排进河道。而顺利“上楼”的居民们,用上了智能门锁,有经验丰富的物业公司做好社区管理,出门就有公交车,购物也能点外卖,生活变得更方便,品质也得以提升。

近几年,叶榭镇依托其自然形成的村落形态,以及已有的花卉产业的良好基础,坚持规划引领,留住乡愁乡情。井凌桥村作为松江区首个保留样板村落,将对保留埭330户农户分3期开展农房风貌改造提升、村庄道路提档升级、景观节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新建等系列项目。目前,一期房屋已改造完成,许多居住于七八十年代老房子的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村内道路实施“白改黑”工程,更好实现与外界相连相通;南北向和东西向两大水系沿河景观协同打造;宅前屋后绿化优化提升,精品菜园、果园和“口袋公园”初见雏形。

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是叶榭镇近年来为切实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满足农民切身利益需求所实施的重点民生工程。数年来,叶榭镇累计签约2170户,200户农户已搬入新居,预计到“十四五”末将累计实现2500户以上的农户集中居住,美丽宜居新叶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八十八亩田”民宿 

 

上海立达学院

 

东石——兴达村平移点

 

井凌桥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