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在树上的花生
陆金美
花生当然不会长到树上。长在树上的花生,有时每一粒都是幸福的美食。譬如,老家晒的花生。
这是中秋在老家村口看到的一幕:站在村口的水泥桥上,由东向西看,家家门前的银杏树上都挂着扎成把子的花生,秸秆上的叶子已经枯萎变黄,秋风一吹,叶子纷纷随风飘落,地上一片金黄。光秃秃的秸秆上那一个个花生像金铃铛一样挂着,在季节里欢笑。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小时候经常猜这个谜语。老家人喜欢种花生,但因土质原因,家家种花生的面积不大。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花生是老家人招待亲朋好友的美食。有客自远方来,父亲取下挂在房梁上的布口袋,用碗盛上一碗花生米,倒入锅里炒得香喷喷的,盛在盘子里,倒上两杯白酒,与客人坐在一起,喝着酒吃着花生米,问寒嘘暖,其乐融融。逢年过节,花生也是老家人寄给远方亲戚的佳品。
花生喜欢沙土,立夏后把种子埋进土里,甚至无须施多少肥,出苗后松次把土,就扔下它不管了。花生开花很不起眼,贴着泥土开着小黄花,还被秸秆上的绿叶遮掩着。花落之后,花茎伸进泥土,不声不响地结出了花生。
到了秋分花生成熟了,大人开始刨花生了,他们把铁钗往花生蔓下用力一插,铁钗头深深地扎入土里,然后向上一掀,淡黄色的花生就随着大块泥土从地里撅起来。然后攥住花生秸秆把带土的花生提起来,用力一抖,沙土纷纷落地,最后秸秆上只剩下挂满像金子一样的花生了。我们孩子一边捡散落在地里的花生,一边剥开一粒,把白嫩嫩的花生米送进嘴里,那甜丝丝、脆生生的味儿直沁心脾,回味无穷。
刨回家的花生要及时晒干,母亲端个板凳坐在树底下,认真挑选秸秆上结得多,个头大的花生,十来根秸秆合在一起就可扎个把子了。母亲扎花生把子很讲究,她一手抓紧花生秸秆,一手抓住秸秆上的叶子,一用力叶子就从秸秆上脱离下来,整个秸秆只剩下金黄色的花生,然后母亲用绳子把挑选的十来根秸秆合在一起一扎,一把花生就扎好了。我们把母亲扎好的花生把子抱到大树下,站在板凳上一把一把地挂在树上。
花生年年收,却吃不够,吃不厌。小时候,花生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美食了。
我们会偷偷地望着这些挂在树上的花生,趁大人不注意扯下一粒,剥开壳子把粉嘟嘟的花生米放进嘴里,瞬间满嘴清香。有时还会做梦,梦见村里家家户户的树上长满了花生……看到满树花生,我高兴得惊呼:“快拿篮子爬树摘花生!”母亲被我吵醒了,唤醒我:“你又讲梦话吗?你连做梦也想着树上的花生,太用心了!”有时会想:这些花生长在树上应该是幸福的。特别对于我们孩子来说,真是最好吃的美食了,对于远方的亲朋好友来说,将是我们送给他们的佳品。
今年的秋天,老家家家户户门前的树上又长出金黄金黄的花生来了。孙女用手机在老家的村口拍了一张照片,发到一家亲微信群里,家家门前的树上都挂着一把把花生,照片上有她写的文字:天气真好,老家花生都长到树上了。一位晒花生奶奶告诉我说“树上晒的花生,是给国庆节回来的女儿带回城里去的”。这是做长辈的心愿,他们把家乡的农产品晒干,让远离故土的女儿们带回居住的城市,因为这些农产品带有家乡的味道。
我们从老家回来,也带了几把花生,妻子把它用红布条一一扎紧,挂在靠阳台的香樟上,我上班时总要抬头瞧瞧,瞧着长到树上的花生,我就会想起了遥远的故乡……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