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7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1年07月28日

翘起了大拇指

李大伟

孔子有言:“巧言令色鲜仁也。”以后的中国人,被孔子的说教笼罩着,谨言慎行,“讷于言而敏于行”,从古到今,中国人很含蓄,有道是:“文章且须放荡,立身先须谨慎”,写作可以夸张,为人必须沉稳。翘大拇指属于“过犹不及”的夸张性肢体语言,所以使用率很低,近于吝啬,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因为含蓄,赞赏你不过颔首而已,轻易不会翘大拇指,除非没文化,比如当年赤膊兄弟在外闯码头终于出人头地,衣锦还乡,派“大奔”到新村老公房来接当年老兄弟们去九江路的新雅饭店喝早茶,在桌上,才会大呼小叫竖大拇指:“侬老卵!侬来赛!侬还有啥闲话好讲!”

一掌五指,表意者三:小拇指翘起,且内卷如勾,旧称翘“兰花指”:发嗲,女人专利;一个甩甩,形容渺小,男人专利。大拇指表情最丰富:翘起,朝后,甩过了耳朵,那是自嗨:“侬晓得我是啥人?外头去打听打听,不晓得我,说明侬外面不混额。不认得我,是侬额错。”

大拇指翘起,朝前,是夸你,相当于形容词。手臂伸得越直,比较级越高。

我的小学——鞍山七村小学是个外宾参观的定点单位,它代表新中国工人新村的幸福指数,外国人临别登上大巴,总是翘起大拇指,我们见了,莫名地兴奋。

同学张立雄,移居国外30年,回国谈起老外待人接物,喜欢翘起了大拇指,几乎下意识,好比饭前便后要洗手。原来西洋人为人夸张,表扬没有比较级,只有最高级:翘大拇指。听罢,恍然大悟,想起当年的感动,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开放后的40年,人们的生活有些西方化了,数理化西方化,美术音乐是西方化,中式毛笔字不用了,改用西式钢笔,握笔的手势是钢笔的,不是毛笔的。语文,除了汉字是中国的,教学方式也是西方化:天天分析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结果大部分学生学了那么多年的汉语文,却不会写汉语文章,好比吃中餐,不会灵活用筷子,因为执筷方法不准确。

这40年,举手投足也开始西洋化。广场舞是西式的,中国人的广场,应该是静悄悄的太极拳。现在互联网时代,群里的群众表达方式也西洋化了:翘大拇指!看到这些表情包,千万别激动,否则就堕落为叫花子的见识。你转载一篇文章,随之而来,不是献花,就是翘大拇指,或同时出现。没有文字,只有表情包,那就是“只动手指、不动脑子”的敷衍表态,这个群,仿佛哑巴聚会:只有动作,没有语言。

记住:竖大拇指相当于礼貌。就像洋人说“我爱你”,只能理解为我不恨你,绝不是中国人所说的“我爱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下次他转文,你也翘翘大拇指,过去叫呼应,现在叫“互粉”,也是线上的人情世故。

线下的社会地位越高,线上粉你的大拇指越多,多到满屏拇指可掬,很像洗脚店的招贴画,不过脚拇指是拇指里的大写A。

线上的群,与线下的群,一样一样滴,充满了势利。

还有更过分的,一个人高高举起七八个大拇指,仿佛大拇指越多越热情,好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容有知识:一支笔:大学生;两支笔:研究生;三支笔,修钢笔的!举一堆大拇指的朋友,听得懂伐!

因为缺乏想象力,企图以数量级代表比较级,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群里的大拇指,就像空气一样,有用却不值钱,因为泛滥。线上的大拇指,不及线下凤爪,凤爪虽贱,但要花钱。线上拇指完美无瑕,就像线上献花,一钿不值。如果线上鲜花如线下献花,那么就“蟑螂死光光”了。还是线下朋友靠谱。

所以西洋的教学名言:好孩子是夸大的!这叫大拇指教育。

如果问问傅雷:他的钢琴家儿子傅聪是夸出来的,还是打出来的?看了他的传记,就知道:好孩子是教训出来的,不是教育出来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