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7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1年07月09日

藏簪之乐插花满头

黎洁

簪子这种传统饰物,颇具东方古典神韵。古时的女子,“美貌不够簪来凑”,那挽簪的女子,摇曳婀娜如夏荷,回眸一笑百媚生,举手投足尽是风情。

今年75岁的老爸,看上去一点也不“伪娘”,如果不是他自己在网上晒出了一大堆精美古代发簪的照片,谁也不会想到他的收藏如此“奇葩”。那些清代的琉璃银钗、鎏金大单尖簪、鎏金掐丝小簪、如意佛手莲花簪、老翡翠簪、包金兰花簪、黄杨木簪、梅花簪(见图1)……让人目不暇接,情不自禁联想起古代宫中仕女或巷闾荆钗,穿越时光,回到宽袍大袖的时代。

老爸最早收藏的发簪是从老宅的老鼠洞里挖出来的。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15岁的他到祖母住过的阁楼上去玩,见墙角有一老鼠洞,便用铲子挖,没想到三挖两挖竟挖出了4只发簪(见图2)。那簪子的雕刻和花纹非常精美,泛着久远的幽光,一下子就把童年的男孩迷住了。祖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发簪是陪嫁物。若干年后,他又在阁楼上找到了一对桃花银簪(见图3),这6只家传的发簪就是他最原始的收藏,也为他播下了独特的收藏种子。

簪子又称簪、发簪、冠簪,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了“云鬓花颜金步摇”“翠翘金雀玉搔头”的生动描写,其功用无非是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簪子多为单股,双股则为钗,词牌中也便有了一个冷艳光华的牌名,曰钗头凤。钗头凤也称折红英,是上下片各七仄韵的声情凄紧的60字词牌,是以多有悲声,也多动情,历代诗人中不乏以此词牌创作的精品。“重帘挂,微灯下。背阑同说春风话”几句寥落已是入情入境,大诗人陆游千古绝唱“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更是一句一泪,满纸情长。不知怎么,想起钗头凤词牌,便想起了那些女子发髻上的簪子,恍然而绝妙。

在老爸收藏的发簪中,有一枚老骨头簪子,是清朝晚期同治年间的产物,长约16厘米。造型简单,簪首雕刻了古朴的花纹,质地坚韧,表面光亮无裂痕,历经沧桑

却保存完好。说起它的来历,也纯属偶然。那次他回乡下老家赶集,忽然发现一老者,面前铺了一块鲜红的布,上面摆些稀奇的古董,忍不住停下来挑选一番,最终买下这心仪的发簪。可以想象,在古时,佩戴此首饰的美丽女子在行走中会是何等雅致,何等引人注目。

几十年下来,老爸收藏的具有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的发簪数量已非常可观,艺术上也非常精致,像明代的银包金簪,上面还刻画着西厢记的图案。而他收藏的几只点翠簪是最难保存的簪笄之一,那是用翠鸟的蓝色羽毛粘上去的,虽然时间久了,品相不算太好,但是因为制作工艺繁复、独到,还是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当问到他这么多宝贝的市场价值时,这位对发簪收藏、研究颇有心得的行家却突然老道起来。老爸说,由于时代不同,每个朝代的发簪都不一样,有的做工精细,有的简约,有的粗犷,一般来讲,鼎盛朝代的发簪种类多,手艺高,战乱朝代的发簪相对简洁、粗糙些。至于值多少钞票,他说从来没估算过。

闲暇时,我有时将它们从古董架上取下,拿在手里把玩一番,仿佛还能嗅到岁月的馨香。

1

2

3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