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拉罐“变身”铝箔画 巧手“刻画”幸福图景
——访洞泾镇手工达人张戍星
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废弃易拉罐经洞泾镇居民张戍星之手,就变成了精美的手工艺术品。
走进张戍星的家,会被眼前各种各样的铝箔画所吸引,挺拔的迎客松,活灵活现、姿态各异的十二生肖,歌颂白衣天使的抗疫题材作品……倘若不是事先知道,根本想象不出这些作品是用废旧易拉罐制作的。
张戍星已经70多岁了,她退休之前的工作与书画无关。因为喜欢剪纸,张戍星退休之后经常会受邀参加一些展览活动,有一次看到一幅《雄鹰展翅》的易拉罐画,她非常震撼,与剪纸作品相比,用易拉罐作画更具立体感和观赏性。好奇心使张戍星萌发了创作易拉罐画的念头,于是她找来了许多废弃的易拉罐,拿起工具开始研究易拉罐工艺画。
别看易拉罐薄薄的,可裁成图案并不容易。首先要用剪刀裁去易拉罐的盖子和底部,再把剩余部分裁剪成长方形,类似于创作剪纸作品时把纸张备好。易拉罐上自带的图案大多被张戍星保留下来,并用到了作品中。老伴儿非常支持她的创作,除了帮她准备好一张张易拉罐铝箔,还会帮忙打磨出铝箔本来的样子。打磨好的铝箔看上去银光闪闪的。
“裁剪好是第一步,最考验技能的是凿空心,让作品具有凹凸有致的浮雕效果。”张戍星说,起初由于掌握不好要领,动作不熟练,经常会被铝箔碎片扎到手,经过反复地研究,她逐渐摸索出一套制作方法。那就是反面挤压划刻,在画出样式后,用毛线针在易拉罐上从反面推出印子来,然后用剪刀或者美工刀裁剪,这样制作的画就有凹凸感。
刚开始创作时,张戍星从小玩意入手,如蝴蝶、桌椅等。这些看上去栩栩如生的小玩意得到了周围人的鼓励,也激发了张戍星的创作欲望,她开始制作比较大型的作品,如《雄鹰展翅》《金鸡报晓》《健身乐园》《我家的客厅》等。首次到她家里的客人往往会被这些精致的作品吸引,当得知它们都是用废旧易拉罐制作的,更是赞叹不已。完成大件的作品,需要材料之间的连接和不同部件的组合,张戍星尝试过各种胶水,就为了结合部位既牢固又不影响美观。她还尝试给作品上色,在试验了国画颜料、染布颜料、水彩画颜料等不同颜料后,发现用油性彩色笔最不容易褪色。
张戍星的家里有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银光闪烁,同样是用易拉罐制作的,下面还牵着几根木棒,转动一侧的摇杆,雄鹰也随之展翅摆动。这件作品是张戍星和老伴儿共同完成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飞行的原理。“其实制作过程并不难,难就难在选题和立意上。”张戍星说,以十二生肖为例,去年鼠年,制作了一只小老鼠,脚踩苦瓜,手拿棒棒糖,寓意“苦尽甘来”。“去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带来不小的冲击,经过大家的齐心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她说,为了迎接牛年,自己制作了一对金光闪闪的牛,还在牛背上设计了大拇指的造型,把作品命名为《中国最牛》。还有一幅作品名为《祖国万岁》,主体部分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鸽子的羽毛部分是由飞驰的高铁、鲜艳的绿植、象征高科技的宇宙飞船等组成,最中间的位置是一面五星红旗,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前载歌载舞。
如今,张戍星对用易拉罐作画已经驾轻就熟,坐在电视机前,手里如果不做件东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做铝箔画最耗费的就是易拉罐,刚开始张戍星会和家人一起出门捡,渐渐地,亲朋好友得知她用易拉罐制作工艺品后,都想方设法为她积攒废弃的易拉罐。
张戍星说,在松江用易拉罐制作铝箔画的人并不多,因为制作难度大,也没有专业工具,加上制作周期比较长,需要很大的耐心。洞泾镇社区学校还聘请她当兼职老师,开班授课,希望把这种节能环保、变废为宝的工艺分享给更多人。
张戍星在制作易拉罐画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